核心提示
近日,在国内诸多城市举办的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备受瞩目。而一系列“双创”税收政策,正持续激发企业的创新创业创造的澎湃动能。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截至2019年6月,我国针对创业就业主要环节和关键领域陆续推出了89项税收优惠措施,尤其是2013年以来,新出台了78项税收优惠,覆盖企业整个生命周期。
有关专家提醒“双创”企业,在利用一揽子税收优惠跑出创新速度的同时,也要日益关注税务合规的重要性,并把建立和完善税务风险内控机制,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
调查显示:三项税收优惠最受青睐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小微企业三项税收优惠政策,受到企业普遍关注,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以61.43%的“得票率”位居榜首。
近日,《中国税务报》推出面向“双创”企业的一项问卷调查(以下如无特别说明,调查数据皆源于此)。收回的400多份有效问卷显示,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名列关注榜单前三位,占比分别为61.43%、61.18%和59.21%。
以往要素低成本投入、外需拉动、粗放发展的模式,正在被创新发展逐渐替代。而在企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税收是重要的支持力量。截至2019年6月,我国针对创业就业主要环节和关键领域陆续推出了89项税收优惠措施,尤其是2013年以来,新出台了78项税收优惠,覆盖企业整个生命周期,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多个税种,惠及广泛的市场主体。
创业创新加速跑,享受优惠掀热潮。自2008年起,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就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企业可以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真金白银”的支持,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热情。目前,专注于大数据技术研发的北京木瓜移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积极备战科创板。该公司财务副总监沈蓓介绍,公司自2015年起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适用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近3年累计享受该项税收优惠逾1500万元。“这让企业更加愿意在创新方面加大投入。”沈蓓说。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更加坚定了许多企业创业创新的信心。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出了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产卫星遥感处理软件。作为北京市海淀区软件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享受到一系列减税红利。其中,2016年~2018年,公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共计5500多万元,相应减免税款800多万元。“企业将把节约的税款投入国产卫星遥感软件及相关行业产品的研发中,为企业发展、为国家遥感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航天宏图财务总监王军表示。
创新无止境,减税政策也逐年加码。2018年,国家进一步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允许企业委托境外发生的研发费用纳入加计扣除范围,并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按75%加计扣除的政策推广至所有企业;2019年,国家将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作为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先手棋”,帮无数创客走稳创业之路,助千万企业培育创新之苗。
减税政策的多层叠加,让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都能找到适合自身创业创新的税收支持。今年1月~4月,各项支持“双创”税收优惠政策共计减税超过3900亿元,同比增长56.8%,其中今年新增政策减税约680亿元。
调查显示,92.88%的企业对今年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积极点赞,超半数企业有明显的获得感。有了省下的资金,就有了进一步创新的底气。57.25%的企业表示将减下来的税费投入研发,46.68%的企业将用于引进高端人才,进一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税收支持创新的成果,已经开始显现。公开信息显示,2018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达18.1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7万亿元;6500多家众创空间服务创业团队40万家,创业就业人数超过140万人……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各大会场的主题展上,龙芯、光子芯片等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集中亮相,呈现了一场科技创新“嘉年华”,吸引了众多目光。
当下重点:对症施策确保优惠落袋
53.81%的企业认为,如何准确适用税收优惠政策、办理相关手续,是其实际操作中拿不准的突出事项。
多样化的“双创”税收优惠下,具体的适用和操作规定不尽相同,再加上跨税种的税收优惠,确实让企业有些“眼花缭乱”。实践中,就有企业因不确定自身是否符合优惠条件、不清楚具体申办流程,从而错失享受税收优惠的机会。调查显示,53.81%的企业将准确适用税收优惠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超过40%的企业表示,未能准确适用税收优惠的主要原因,是对政策的具体规定、优惠的办理手续和流程掌握不到位。
调查同时显示,58.48%的企业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渠道是向税务机关咨询。而税务机关也不断通过开展各类税收优惠研讨会、论坛、讲座、培训等,为企业提供便利的咨询服务。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海淀区税务局副局长李建军说,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享受减税政策,该局推出了“汇算来了系列视频”“曹老师小课堂”等各种智能、便利的宣传载体,保证企业多渠道获得最新税收资讯,了解最新税收优惠内容及办理流程。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在“双创”企业看来,是含金量最足的一项优惠,而正确享受该项优惠的前提是——规范的备案资料和规范的费用归集。如何做到这一点,是企业面临的“老问题”。调查显示,45.7%的企业对研发费用的判定、归集和核算“拿不准”。
对此,安永(上海)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税务总监陈川舟建议,企业要提升对自身研发活动的熟悉度,掌握研发活动与非研发活动的界限,明确分摊依据,准确把握费用性质,健全研发费用核算的原始证据链,并通过文档有效说明研发属性。同时加强财务部门与研发部门的合作,建立协同机制,从而正确掌握研发费用的归集范围,准确进行账务处理。
在北京明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施志群看来,准确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前提是要准确把握“三个差异”,即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差异、加计扣除资料和高新技术企业资料的差异、会计核算和税前扣除的差异,并注意资本化与费用化的不同处理方式。
调查显示,虽然仅有15.48%的“双创”企业搭建了VIE(协议控制模式)架构,或发生过跨境税收业务,但对于相关的诸多国际税收事项,如跨境关联交易的税务合规、跨境架构的搭建与调整、国际税收政策等,均表示有“高度的关注”。“‘双创’企业一旦搭建了境外控股架构,就可以着手在全球配置研发价值链。”税智俱乐部创始人赵卫刚表示。
在具体操作中,赵卫刚建议企业,可综合分析各国创新税收制度,通过满足相关条件,实现全球节税最大化。例如,中国企业在英国设立子公司开展研发活动,通过转让专利所有权给中国境内集团成员公司的方式取得收入,则该子公司有可能同时享受研发税收抵免优惠以及专利盒制度下10%的低税率。如果该英国子公司接受中国境内集团成员公司委托研发,境内企业在可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同时,若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企业等税收优惠条件,将可同时享受上述优惠。
对于涉及境外业务,甚至已经有境外机构的“双创”企业而言,跨境税收规划成为一大难点。陈川舟提醒企业,不能仅从单个项目去把控,而应从整个研发活动的生命周期去思考,从调研分析、研究开发、方案设计阶段,到实验测试、成果验证等阶段,结合研发流程的持续管理和整体商业经营环境等进行综合考量。同时,企业要对各国税收法规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对既定的税收安排作出合规的调整。
未来目标:建立税务风险内控制度
62.41%的企业表示,将建立和完善税务风险内控制度、做好税务合规,列入未来重点工作事项。
调查显示,近六成企业高度重视税务管理,在初创期顶层设计方案中便将其纳入考量;62.41%的企业将建立健全税务风险内控制度、做好税务合规,列入未来重点工作事项。在北京木瓜移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副总监沈蓓看来,纳税行为和相关事项的合规性,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作为“双创”企业而言,即便短期内不能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内控机制,也要时刻紧绷合规这根弦。
“税务规划的合规性,是首要之举。”北京中翰联合税务师事务所合伙人王骏认为,很多“双创”企业在起步阶段都会引入税务规划,此时应关注规划是否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是否遵循国家税收政策的基本原则。在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中,企业应充分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对可以计量的税收因素建立模型进行合理测算,保证纳税遵从。同时加强基础工作管理,保证日常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税务资料报备等事项符合税法规定,防范“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税务风险。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王骏提醒企业练好思想上的“内功”,将诚信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基本理念。依法纳税是合规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层应将防控税务风险作为合规经营的重要内容,增强管理团队和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
安永(上海)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税务总监陈川舟表示,随着简政放权的推进、留存备查制度的实施,企业构建风险控制体系的必要性日益凸显。企业可从企业和项目两级维度入手,构建风险管理机制与体系,防范税务合规风险。企业层面上,预先准备好各项备查资料、说明文档、会计凭证等,针对税务合规事项成立专门的质量复核与风险控制小组,运行完备有效的税务合规性复核流程。项目层面上,重点把握项目的质量控制流程,划分管理团队和执行团队,分别负责项目的尽职管理和有效执行。
陈川舟说,只有从多层次、多维度出发,在项目的合规性把控上下足功夫,“双创”企业才能更全面、有效地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做好税务合规工作,平稳地应对后续各项税务核查。
北京明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施志群表示,我国行业性优惠多种多样,其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节税力度可观,还可叠加适用。企业应结合经营实际,选择最适合自身的优惠,按照各优惠政策的要求,提前做好税务规划。处于初创期的“双创”企业,尤其应注重财税管理,加强政策学习,完善内部控制流程。
税智俱乐部创始人赵卫刚同时提醒,在全球配置研发价值链的“双创”企业发生各种跨境交易时,一定要做到境内和境外的税务合规,包括合规准备和报送国别报告、转让定价同期文档等。此外,集团内成员企业之间的交易定价要符合独立交易原则,避免因转让定价调查和调整带来的各项税务风险。